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家长学校】 我的家庭教育小心得
发布日期:2021-05-20 09:13:42   发布人:泰日学校   

时间飞逝,转眼间孩子已经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们家孩子是在安徽农村老家出生的,一直到幼儿园大班前都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爱哭爱闹、喜欢耍小性子、以自我为中心等等。我和爸爸意识到,这些都是隔代带孩子常有的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是需要父母的时常陪伴和教育,所以我们努力在上海定居了下来,在孩子上大班时将孩子接来上海上学,逐步将其在老家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改正,这期间过程比较艰难,但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简单谈谈我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一、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要教会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互助友爱,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等等的优良品格。一味的只看重成绩,不看重品行,没有良好的道德作为基础,小树苗很难长成参天大树。

二、让孩子爱上阅读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学习。我们家每晚会有一个亲子共读时间,幼儿园大班时我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给孩子讲看图说故事,慢慢的让他学会讲故事给我们听。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孩子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坚持每晚的阅读。

、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现在很多人说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上兴趣班。我认为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不需要报太多班,只要从孩子喜欢的入手就可以,且还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很多方法,甚至为人处事。我们家孩子喜欢上的兴趣班还是蛮多的,如弹吉他、跳街舞、学编程、围棋等等。最爱的是围棋和编程,自己一直坚持学习,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孩子兴趣多了对于成长非常重要,也能促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在学习上得到快速成长。

、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此时需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才会事半功倍。一般周末的时候,孩子写一会作业我们就提醒他出去转一圈或者看一会课外书。

、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岁时开始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晚上单独在家,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电视;他要买什么东西都需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扫卫生时,我们会叫他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大人则负责其他地方。一方面让他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赢得孩子的敬重,懂得且更加珍惜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

、加强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前一阶段,我发现孩子在家总爱顶嘴,而且说话声音非常大,惹得家里爷爷奶奶都很生气。我意识到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也需要尊重和表达意见。想到这些后,我把他拉到房间和他沟通:我们大声说话或者容易发脾气你觉得对不对呢?如果我换作是你,对着你发脾气大声说话,那你会不会也很生气呢?那如果我们温柔一点说话,或者当别人说你的时候,你先思考一下再回复,不要很生气的答复别人不是更好吗?对的要温柔的坚持自己的意见,错误的要笑着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我把他的成长比喻成一颗成长的树苗,树苗如果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不断的修正自己,努力不让自己长歪了,同时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更充实,做一个有礼貌有度量的男子汉。

、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就像古老谚语所说的:“只有自己系好鞋带,才能一步一步走得踏实”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能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面对人生。因此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说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技能,因为没有一个不能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是会生活快乐的,当孩子发现他其实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非常的快乐和满足!

以上是对我们家孩子在成长教育中的一点体会,目前他还处在初中阶段,有些习惯还在培养中,也还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待改中,我们家长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着。孩子能够成为栋梁之才是每个家长的目标,我们也努力带着孩子朝这个目标奋斗。非常感谢泰日学校的每一位兢兢业业付出的老师,感谢您们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默默付出,作为家长的我,必将全力以赴配合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合格的家长,优秀的家长。

图文:六(1)刘沐阳同学家长 颜蕾

编辑:王 

审核:夏海忠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泰青路142号      电话:021-57581476     邮编:201405
技术支持:奉贤教育信息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