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青年发现】冬奥梦圆之时,共赴人类之春
发布日期:2022-02-25 12:54:12   发布人:泰日学校   

——第10期读报活动

文字来源:青年报 强国号

读报人:青年教师何燕雯

 

奥运圣火,时隔14年,在“鸟巢”再次点燃。中国的“冰雪奇缘”,在“双奥之城”北京奏响华丽的篇章,并永远镌刻在人类的史册中。

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交汇,24日晚鸟巢的熊熊圣火与神州大地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正在欢度春节的国人们合家团聚,共襄盛举。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文明的神圣节日,春节代表着祥和团圆,与天地万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和美共处。而从古希腊起,点燃奥运圣火就意味着“神圣休战”,象征着和平、友谊、光明、团结。这一刻不仅仅属于我们中国人,更属于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共享冰雪之约、和谐之旅。

冬奥梦与中国梦在这里交织,组合成一幅幅冬日的美景。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更是见证了中国体育从贫瘠之地迈向星辰大海的历程,从当年刘长春孤独的身影,到许海峰一枪封金,从2008的夏奥圆梦到2022的冬奥盛典,这正是一部中国人民奋斗不息、体育健儿永不放弃的励志片。

当年2008年北京夏奥会成功举办后,外界将这场盛典称作奥运历史上的奇迹。14年后的24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于中国在疫情大环境下仍然将冬奥筹办工作推进得如此高效、顺利,再次提到了“奇迹”二字。这是中国的实力,更是中国的努力。

所以有人说,举办奥运会是展示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舞台,是体现国家现代化水平的窗口,举办奥运会更是一个国家的格局、气魄和理想的展现。

大国之诺,重于泰山。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时,我们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6年筹办期间,无数冬奥工作者日夜颠倒,在赶工时甚至不眠不休,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冬奥蓝图正是在每一滴汗水的浸润下慢慢实现。

大国之力,共创未来。6年来,我们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大力推进冰雪运动的发展,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北京冬奥会筹办涉及新技术200多项,赛事应用多达70项,领域涵盖5G和新能源、信息工程与软件工程、高清视频、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应用场景多达60个。推动了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绿色创新、人民生活改善,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北京冬奥会也正向人们展现出我们的美好未来。

大国之梦,心怀天下。从2008年刘欢高歌的“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到北京冬奥推广曲中的“一起来、一起向未来,我们都拥有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始终彰显着中国心系天下共发展的格局。北京冬奥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历史时期举办的一场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上发言时表示,从20082022,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飞马踏雪,利刃破冰,世界各地热爱和平、热爱体育的人们冲破新冠疫情制造的壁垒,汇聚于北京,致力于团结,携手面向未来,呈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新盛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新篇章,这正是我们的初衷与梦想。

北京冬奥会同样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青年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这样一个盛会,值得青年人去参与、去投入、去体验、去奉献和共同分享,将“奥运+春节”的激情与温暖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世界面向未来更加相互包容和理解,用青春美好的心灵去谱写青春的礼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丽乐章。

审核:宋羽薇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泰青路142号      电话:021-57581476     邮编:201405
技术支持:奉贤教育信息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