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菊韵心理】之——居家网课 心理调适有办法(认知篇)
发布日期:2022-03-29 16:48:32   发布人:泰日学校   

3月12日起,为打好防疫战,上海中小学开始居家网课。同时,为了让疫情脚步慢下来,跑赢疫情传播速度,更好战疫,也有不少有条件的单位、岗位,开始实行居家办公。


于是,家里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当我们宅家或学习、或办公的时候,白衣天使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若要说身体的疲惫、心理的压力,肯定要数这些处于一线连轴转的白衣天使们。而我们居家的人群应该更加舒适一些,可为什么却有不少人出现了易疲劳、情绪波动大、效率降低、睡眠紊乱等情况呢?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吗?不不不,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点,居家期间这些情况的出现,通常和“居家疲软”有关。

居家疲软*特指在这一波新冠变株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下,由于防控需要进行居家办公、隔离等情况所引起的心理状态(不是疾病),它集中表现为易疲劳、效率低下、焦虑增多、情绪钝化、睡眠紊乱、惶恐及孤独感增加等情况。

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居家疲软呢?

1、远离自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每个城市都在这个时候展现它独特的魅力,踏青、春游是每年固定活动,很多计划都在心里蠢蠢欲动。然而,这样的光景哪儿也去不了,自然会十分烦躁。

2、信息过载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自然会急切地想要获得更多信息,以获得确定感。然而,过度碎片化的阅读信息,不仅产生视觉疲劳,更会加剧心理负担。你以为自己只是花几秒看一下新增数据即放下了,然而,你的大脑却不是这样。此时,在你的意识后台,大脑在处理消化着你刚刚阅读的这条消息。看上去你依然专心做一件事,其实你的情绪、感知、体验都已经因为刚才那条信息变化着。你告诉大脑:别多想,我们专心做事。大脑说:我偏不。你告诉愈发疲惫的身体:我不想听你的,我要工作。身体说:嗯....那我给你断电。

3、自我期待

很多人觉得,平时盼着休息在家,终于有机会了,要干点以前没时间干的事,实施起来你会发现,太难了!家事纷杂而来,情绪垃圾尚未消化,还没干啥,身体就已经感到很疲惫。

4、孤独

人不仅需要被倾听、回应,还需要被注视、被关心、被拥抱。也许平日里你很喜欢独居,甚至是一个深宅,但是,这段时间,请尽可能保持有质量的人际交流。

有个疫情流传的段子:亲爱的市民朋友,精神卫生中心提醒您,居家隔离期间,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跟花花草草说话,很正常,不用惊慌,只有在花花草草开始回答你时,再联系我们。事实上,如果你自动脑补花花草草跟你说话,也不用惊慌,这反而是心理调节好的自我表现(无法区分幻想现实的另当别论)。

如何让居家疲软好一点?试试以下办法:

1、增添植物、动物的陪伴




你可能想不到,一株小小的绿植,可以挽救多少人的心理崩溃;小猫小狗小刺猬,可以帮助迷失的心灵找回方向。动植物的作用,除了舒缓情绪、降低压力外,还可以提供共生环境:「你养它,它养你」,第一个养是喂养,第二个养是涵养。

2、适当逃离

该追剧追剧,该游戏游戏,看看电影吃吃零食,花点小钱购买些快乐,别太难为自己。不过,电子产品能够提供的精神空间有限,长期过度使用也会让我们无法从现实中获得满足,所以,适度,适度就好。



3、尽量别吵架

「好不容易有空,我可得说说你」,这种想法,最好不要有。首先,人在居家疲软状态下更易激惹,每个人都顶着压力,生存空间缩小时,看谁都容易不顺眼。其次,需要正确表达,用「我」语言,直接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宣泄式、转嫁式地咆哮,尽力减少人身攻击和侮辱用语,屋子就那么大,吵完架你还得跟这个人一起很久,你更难受。请把跟你一起居住的人,看作是共同目标的难友,你们的共同目的很明确——顺利度过居家办公时期。


4、找个人聊聊

    人际互动,是释放和缓解空间挤压感的有效方法。可以和家人、朋友聊聊,即便居家,我们依然可以云端“见面聊”。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预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可以是跟这次疫情相关的,也可以是完全无关的,关键是,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以你为中心的人际空间,在足够安全的状态下真实表达自己,这和朋友式的吐槽聊天不一样,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理解自己、梳理情绪的过程,你很可能发现一些平时意识不到的东西。

*引自张沛超心理工作室


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

上海市共青团心理热线:021-12355

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咨询热线:63036588

奉贤区未成年人24小时心理热线:400-920-8761



撰稿:沈琴

审核:夏海忠

制作:杜源


泰日学校心理室

2022.3.15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泰青路142号      电话:021-57581476     邮编:201405
技术支持:奉贤教育信息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