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日学校《孩子教育的N个怎么办(行为习惯篇)》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推卸责任的行为屡见不鲜。有的孩子自己摔跤了怪家长没有抓住他,有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怪家长没有提醒他,有的孩子忘记带作业怪家长没有帮忙整理书包,有的孩子弄坏同学的文具怪同学没有放好......这样的孩子出了任何事情都是先找别人的错,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导致了与人相处时总产生一些矛盾,同学关系也不太好。可能不少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可能的原因分析
爱推卸责任、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是缺乏责任感的一种表现,这很有可能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有的父母或长辈太过于溺爱孩子,养成了依赖性,缺乏责任感;还可能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有关,当孩子犯错时,他害怕承担后果或惩罚从而把责任推给别人;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遇到事情也喜欢推卸责任,孩子就有样学样。孩子一旦有推卸责任的习惯,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消极、自卑、孤独等等,因此对这种情况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当孩子犯错推卸责任时,可以和孩子直接对话,正面引导孩子思考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家长可以说:“如果这件事和你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会支持你。若最后和老师沟通后发现你有责任,那么爸爸妈妈不是在帮助你推卸责任吗?”
2. 当孩子犯错了但能勇于承担责任时,家长应该给予支持,教导孩子敢于面对问题,不要想着逃避,可以和孩子说:“如果以后出现问题也不要害怕,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处理问题。”
3. 当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说:“我知道你已经知道了你的错误,妈妈也为你勇于面对自我而骄傲,但是你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也依旧是存在的,你也需要向他道歉。”
4. 家长要做不推卸责任的好榜样,给孩子建立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正确导向。比如当家长误扔了孩子的东西,可以真诚地和孩子说:“对不起,妈妈不应该不问你就扔掉你的东西。”而不是想当然地忽视这件事的发生。
不宜有的行为:
1. 孩子一犯错不听解释就开始粗暴的批评,甚至是动手。
2. 不自觉地引导孩子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他物。如孩子忘记带作业,家长说“怎么那么多作业本要带”。
3. 忽视孩子犯的小错,不及时纠正。
撰稿:徐春燕
审核:金琳
制作:杜源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泰青路142号 电话:021-57581476 邮编:201405
技术支持:奉贤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