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泰日学校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泰日学校将积极贯彻落实《奉贤教育行动纲要 奉贤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围绕奉贤教育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的总体目标,聚焦新成长教育的创新推进,继续传承“泰和日新”的校训,依托建青实验学校的精准托管,注重激发教师的专业活力和学生的发展活力,凝心聚力,科学管理,立德树人,提质增效,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办让党放心、让百姓满意、让师生喜欢的家门口好学校。
二、重点工作
(一)智慧管理、远谋笃行,推进教育治理
(主要责任部门:校长室、书记室)
1.泰和日新,建设高效管理队伍。推进学校两校区一体化智慧管理,着力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念规划力、机制创新力、队伍建设力和推动落实力。在完成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基础之上,要求条线管理者本着“规范创新,追求业绩”的工作宗旨,以勇立潮头的干劲、创新扎实的过程和细致入微的指导,争创条线特色与佳绩。
2.两大工程,打造“菊韵”教师队伍。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菊韵讲堂活动,以榜样力量打造德能双强、充满活力的“菊韵”教师队伍。通过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依托区级项目《基于奉贤教育智慧云平台支持下职初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等,不断完善校本研修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向“敬业、乐业、专业”的目标阔步前进。
3.诊断改进,建设新成长课堂。依托督政和市级大调研的迎检,诊断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高效学习型、互动生成型、活力成长型”的新成长课堂建设,积极探索“一核双基三链”的泰日课堂样态,向课堂要质效。(“一核”是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双基”是指基于课标解读、学情分析设计教学,“三链”是指课堂脉络要呈现出问题线、活动线、目标线之间的逻辑关系。)
4.全员育人,呵护学生全面发展。以全员导师制、新成长班集体建设等为抓手,秉承新成长教育理念,推进学校课程体系与育人体系双管齐下的机制创新,以激活学生的成长活力,呵护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育菊韵少年
(主要责任部门:政教处)
1.全方位多途径,提升育人能力
专家指导,提高育人艺术。本学期,继续利用建青实验学校的专家资源,依托“刘景旭德育工作坊”,通过“问题指导”、“案例分享”、“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班主任校本培训,以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艺术。
以评促建,激发育人活力。响应区域改革,推进校本化的星级班主任评比,希望通过以评促建搭建阶梯式成长路径,激发班主任的育人活力与智慧,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贵人”。
主题教育,增强年级组功能。结合学校及本年级的实际,选择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争创年级组工作特色。各年级要定期召开年级组大会,及时了解、指导学生发展;政教处要召开年级组长碰头会,加强年级组之间的交流学习,扬长补短,形成合力,提升年级组管理能力。
传承创新,推进全员导师建设。本学期,在总结之前导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导师工作机制,针对“师生关系”、“家校沟通”、“亲子关系”等问题开展导师研讨,并有的放矢对学生和家长作好精准指导,让导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并力争将导师制学校经验辐射到区域范围。
2.充实德育课程,润泽菊韵贤少年
扎实推进思政教育。强化思政课堂主阵地,有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以主题教育为主阵地,针对问题开展教育。同时,充分挖掘“贤文化”区域资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学生品德美。
夯实行规养成教育。继续将行规教育作为切入点,补短板,抓落实,根据《“菊韵”学子指导手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重拾社会实践课程。本学期,要走进各类校外教育基地,整合资源,重拾社会实践课程。在疫情允许的前提下,落实重走“红色之路”为重点的人文研学实践课程,将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结合,完善校内外合力育人的德育工作路径。
落实常态化劳动教育。除日常值日外,各班增设绿化养护员、储物柜管理员、光盘午餐管理员等,参与“菊韵耕种园”种植管理,做到人人有岗位、参与劳动。校外以亲子家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为载体,分年级制定相应的劳动目标,将劳动内化为生活的习惯,懂得劳动创造生活美的道理。
优化激励评价机制。本学期,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追求卓越,在评选菊韵贤少年的基础上,实行“校长荣誉年度学生”评选,并在校园里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扬其事迹,以表彰学生典范,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推进校本特色团队活动。本学期,要整体推进学校的团队工作,建立适合学校的团队一体化工作机制。要继续开展一些适合泰日学子的团队活动,如:队风队纪评比活动,增强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校本雏鹰争章活动,激励队员们比学赶超……力争让学校的团队工作再上新台阶。
3.协同多方资源,融聚教育合力
创建新成长班集体,营造班级凝聚力。立足区新成长班集体建设,聚焦文化建设、自主管理、课程活动、勤奋学习、家校协同和师生共生,创设有特色、有归属感的“新成长班集体”,营造个性积极进取、同伴互助共进、师生和谐朗润、班级团结向上的氛围。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推进心理健康课和专题教育活动。三是持续打造“心语小屋”,邀请心理辅导专家指导导师提升辅导能力。四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实行特殊学生一人一档制度,以年级组为单位加强跟踪指导,协同家校力量,做好特殊学生教育。
丰富家校沟通途径,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一是规范各级家委会和校家管会建设,引导其参与学校治理;二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共谋家庭教育金点子;三是筹备家长指导手册,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
(三)对标“双新”,深耕课堂,提高教学品质
(主要责任部门:教导处)
1.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
学校的“菊韵课程”以“明礼仪、爱学习、勤锻炼、会生活、懂审美”为育人目标,将课程氛围五大学习领域。本学期,学校将继续依托建青实验托管资源,邀请长宁区原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及他的团队指导帮助我校完善课程建设。
贯彻落实新课程、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积极实践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开设特色课程,如变脸、3D打印、少儿版画、少儿健身操等,力争创设区域特色品牌项目。
2.抓实教学常规,擢升教学质量
打造精彩家常课。本学期要继续修炼“内功”,坚持五线并行进行校本研修,以打造“一核双基三链”的菊韵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坚持每周三的行政推门课,加强行政班子在业务方面的指导力;(2)坚持教研组内的组内研讨课,让组内教师在切磋教研中共成长;(3)坚持新教师的亮相课,助推入职新教师站稳讲台;(4)坚持卓越教师的示范指导课,通过卓越教师的示范引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5)坚持托管常驻专家的听课指导,通过长宁区教研员的专家指导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注各年级教学质量。围绕“目标→问题→措施→评价→激励”,加强教学质量的跟踪、分析及精准施策。重视一、六起始年级的衔接指导。尤其对于学校的弱势学科(英语、数学),更要全方位地跟踪、指导,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做好做优特色工作。要继续重点关注备课环节,在备课本上明确二度修改与教学设计的意图,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要不断完善“教学三大本”(错题本、主题研讨本、爱心记录本)和校本作业设计(3.0版)等校本特色项目的推进和实施。通过教学常规工作的规范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向过程管理要质效。
3.推进中招落地,促进全面发展
高度重视毕业班教学,提高教学评价以及质量分析的针对性、适切性、科学性,稳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稳推进中招政策落地,有序做好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等各项招生考试工作。要注重对毕业班学生的人文关怀,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强化组室建设,锻造学科实力
要着力提升教研组长领导力,激发其发挥教研管理职能。在市、区、校级的教研主题引领下,依托建青实验的精准托管,聚焦中考改革,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主题进行系列化的主题教研,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共享教研组集体智慧,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本学期,做好部分教研组的区级复评验收工作。
5.优化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活动
在上学期师生访谈和家长反馈的基础上,学校将总结上学期的课后服务工作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参与情况删减活动课程数量,将课程资源集中投入到部分优秀课程项目中去,引导教师优化课程设计,更高质量地开展活动。
(四)其他工作
1.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主要责任部门:教导处)
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以科研为导向,在学校龙头课题《依托“云课堂”录播平台,推进学校“三化”教研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以项目化学习为着力点,以课题、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使老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的深度融合。重视对“空中课堂”视频课资源的学习、研究和再利用,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模式全面融入课程改革,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2.学校体质健康教育和监测工作
(主要责任部门:教导处)
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家校协同联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同时,要健全机制,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3.后勤保障和校园安全工作
(主要责任部门:总务处、安全办)
(1)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使后勤工作科学化、校产管理制度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工作方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各项服务的过程管理。落实好常规工作,加强校产管理,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收费管理,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结合教育局关于创建“五好”食堂的举措,抓好学校食堂安全以及伙食管理。
(2)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树立“安全优先、预防为主”的工作观念,紧紧围绕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校园安全工作法规制度,力争通过抓培训、打基础,抓标准、强规范,抓责任、重落实等措施,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巩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创建成果。
(3)抓好节约资源工作。本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宗旨,抓好学校节约资源工作。进一步规范水电管理,号召全体师生杜绝浪费,将节水节电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开展。
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泰青路142号 电话:021-57581476 邮编:201405
技术支持:奉贤教育信息中心